最大的幸福是确信自己是被爱的
我们总觉得如果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美丽、有钱、能干、懂得体谅别人,就会有更多的人更喜欢我们爱我们,我们会变得更快乐、更美好,我们这样带着条件爱自己,就不可能不带条件地去爱别人;其实生命中最大的幸福就是确信自己是被爱的,完全因为我们的本色而被爱,或者说尽管我们是这样的人,依旧被爱。
我们带着条件爱自己,就不可能不带着条件爱别人
最近一段颇不宁静,像是被一只无形大手抛进情绪的海洋,起起伏伏,随波逐流。手头有一些要做的工作,但始终不愿意去碰。这种拖延其实从很久之前就开始了,有时候我也很愤怒地质问自己:你究竟想要怎样?
虽然这种质问曾经推动我不断地探寻生命中那些更有意义、更值得付出的事物,但总有一些事情,好像是必须要你踏踏实实来完成的。我深知这一切来自内在安全与外在价值的冲突,于是看两个自己在那里拔河。
亲密关系中也看到自己的内在小孩时不时地跳出来,她任性、依赖、无理取闹,让你不耐烦。说是自己不耐烦,其实是怕她表现不好惹别人不耐烦。我想我是明白她的痛楚的,可她有时过于激烈,并且携带一种破坏力,你总还是想要管住她。
很多时候你发现,我们对自己不好的一面是难以接受的,而这背后掩藏着的,其实是恐惧和不安全感。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害怕自己因为不够好而不被亲人、伴侣、朋友以及周围的环境所认同。想想我们是不是这样:总觉得如果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美丽、有钱、能干、懂得体谅别人,就会有更多的人更喜欢我们爱我们,我们会变得更快乐、更美好……
生命中最大的幸福是确信自己是被爱的
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带着条件爱自己,就不可能不带条件地去爱别人,如果有人说起无条件的爱,我们只会笑,觉得太天真、太理想主义、不可能。然而,“生命中最大的幸福就是确信自己是被爱的,完全因为我们的本色而被爱,或者说尽管我们是这样的人,依旧被爱。”
这也许是从外部而来的最完美的爱了,但前提也许是我们先要有勇气成为自己,那个本色而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更优秀”的自己。
在某个禅宗故事里,紫罗兰曾对她的种植者说:“我认为当你把我种下去的时候,你就是想要紫罗兰,如果你想要橡树、葡萄藤、或玫瑰,你就会种它们,所以我想,既然我只能够成为我自己,而不能够成为其它的,那么我就尽我最大的力量去成为我自己。” 是的,看着你自己,你只能够成为你自己,你不可能成为其它任何人,你可以享受它,而且开花,如果你谴责它,你就会凋萎。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家长怎样与中学生沟通会
对于一些读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生理上逐渐的变得成熟,但是在心理上却还是处于并不成熟的阶段。他们渴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的肯定,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家长在与他们进行沟通的时候会需要讲究一个方法。...

孩子,我才不会要求你孝
朋友圈里有一篇叫《真爱孩子,就不要灌输孝道》的文章,被一群人狂转,有个朋友说,她因为转了这篇,和一位老友闹翻。又想到之前在别的妈妈群里,有一些生了儿子的准婆婆,说希望老了可以和儿子住在一起。我没想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