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交流的密码,你掌握了多少

2016-03-13    次阅读        心乐土 > 文章精选 > 亲子关系

在心理疗法中,从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这类判断、评价性的赞扬词语。

为什么?因为这些话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面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

他们需要依赖自己内心的激励和评价。孩子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夸奖就是好吗?

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总被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不大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为他们不想冒险而失去高分。

相反,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

称赞能让人愉快,也能让人不愉快

称赞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成就和好行为,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如简单的一句“你真棒!”)。

学会称赞

称赞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后跟自己说的话。

辱骂,会伤害孩子

如果老师和父母不断重复说一个孩子愚蠢,渐渐地,孩子就会相信自己的确是愚蠢的,然后就放弃智力上的努力,认为避免愚蠢的方法就在于避开比赛和竞争,他的安全感依赖于不去努力,他生活的座右铭变成:“如果我不去试,我就不会失败。”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避免使用贬低性的言辞。

当出了问题时,要回应,而不是反应

在出了问题,选择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选择指导孩子时,我们只会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

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

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正面的,鼓励的,我们承认努力,表达感激,但我们不能评价孩子,不能给他们定性。

当麻烦发生时,我们应该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责备和批评,即使无法避免怒火时,也需要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

所有的这些交流方式和技巧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标签:交流的密码  


Copyright © 2015 心乐土(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6142号-2粤ICP备180874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