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交流的密码,你掌握了多少
在心理疗法中,从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这类判断、评价性的赞扬词语。
为什么?因为这些话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面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
他们需要依赖自己内心的激励和评价。孩子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夸奖就是好吗?
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总被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不大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为他们不想冒险而失去高分。
相反,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
称赞能让人愉快,也能让人不愉快
称赞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成就和好行为,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如简单的一句“你真棒!”)。
学会称赞
称赞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后跟自己说的话。
辱骂,会伤害孩子
如果老师和父母不断重复说一个孩子愚蠢,渐渐地,孩子就会相信自己的确是愚蠢的,然后就放弃智力上的努力,认为避免愚蠢的方法就在于避开比赛和竞争,他的安全感依赖于不去努力,他生活的座右铭变成:“如果我不去试,我就不会失败。”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避免使用贬低性的言辞。
当出了问题时,要回应,而不是反应
在出了问题,选择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选择指导孩子时,我们只会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
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
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正面的,鼓励的,我们承认努力,表达感激,但我们不能评价孩子,不能给他们定性。
当麻烦发生时,我们应该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责备和批评,即使无法避免怒火时,也需要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
所有的这些交流方式和技巧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孩子,我才不会要求你孝
朋友圈里有一篇叫《真爱孩子,就不要灌输孝道》的文章,被一群人狂转,有个朋友说,她因为转了这篇,和一位老友闹翻。又想到之前在别的妈妈群里,有一些生了儿子的准婆婆,说希望老了可以和儿子住在一起。我没想到我们...

家长怎样与中学生沟通会
对于一些读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生理上逐渐的变得成熟,但是在心理上却还是处于并不成熟的阶段。他们渴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的肯定,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家长在与他们进行沟通的时候会需要讲究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