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鬼怎么办?
又到一年七月半。过鬼节时,孩子怕鬼怎么办?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区分现实和想象的能力也还在发展之中。而且孩子相对的弱势也会使得孩子更容易有恐惧和担心。怕鬼便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了。记得我小时候看西游记就被吓得不行。
外显化,形象化恐惧对象
最惊悚的恐怖片往往不是一个怪物僵尸晃来晃去,而是都不知道恐惧的对象长什么样子,什么时候会出现。鬼存在于孩子的想象中,看不见摸不着,如果能引导孩子把让他害怕的鬼形象化地从内隐的想象外显化出来,恐惧感会降低很多。而这个过程也是孩子左右脑的认知,情绪功能协同运作,整合自己经验的过程,反而可以起到增加孩子心智能力的作用。
一边画画一边讲故事就是很容易操作的外显化,形象化过程。“哇,你说的鬼听起来蛮吓人的,对了,那个鬼长什么样子啊?你给我画一下,这样我要是看到了我能认出来,我们可以一起把他赶跑”,家长可以用这种好奇的方式引导孩子把害怕的鬼画出来,说出来。好奇的态度能传达出对孩子情绪现实的尊重,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能让孩子更愿意表达出自己的世界。
形象化其实背后也是一种掌控感的获得。有朋友问孩子不敢想怎么办,其实起名字就是个好开始。“那我们管他叫什么呢?讨厌鬼?吓人鬼?恶心鬼?还是就给他起名叫那个鬼?”,之后想啥时候改名字就改名字,甚至起很搞笑的名字。
这个过程越具体越好。“这个鬼有头发吗?”,“他用什么武器啊?”,“他平时不吓人的时候都住哪儿啊?”,即便孩子说不知道的时候,也可以试探一次“那你觉得他可能会xxx?”,或者家长猜一个看孩子接不接受。
将鬼人性化,“这个鬼有同伙吗?”,“他有朋友吗?”,“他为什么这么生气,要到处吓人啊?”,一边问一边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猜测,也同时画出来。这个过程其实是帮孩子感觉到他害怕的鬼也是有鼻子有眼,有生气有难过,有喜欢恶作剧吓人,有朋友有爸爸妈妈,那么也就没那么害怕了。同时也能让孩子从鬼的角度去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不是也是自己害怕才吓人的”,“他是不是因为没有朋友啊”。
探索孩子的现实恐惧。有很多时候,孩子对鬼的恐惧是有现实原因的,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比如家里有人去世,生病会让自己害怕生命安全;家里关系紧张,自己希望得到陪伴和照顾。那么在让孩子画鬼说鬼的过程中,孩子设计到鬼身上的故事或者自己身上的故事,都有可能跟自己的现实恐惧有一定关系的。“他为什么会来吓你啊?”,“他什么时候会出来吓人啊?”这些问题都可以从鬼的角度和孩子的角度来探索孩子害怕的原因。当然,父母不要过度解读孩子的故事,有些映射还是需要专业的解释的,父母可以对于值得怀疑,比较明显的点在生活中多留意。
在故事中给孩子找力量。“假装你现在拿着的是魔法笔,你在鬼身上画几笔,把它变成特别搞笑,你想起来就觉得很傻很呆的样子,你会怎么画?”,这样孩子能把恐惧的形象改变成搞笑的形象,并把两者建立起条件反射,以后想到鬼就很容易自然想到这个搞笑的形象,就没那么害怕了。“假如你有一个魔法宝物,鬼一看到这个东西就不敢靠近,吓得屁滚尿流,你觉得这个宝物会是什么样子?”,家长可以让孩子画出来,然后挂在自己家里作为“镇宅之宝”。或者“他原来是害怕/没朋友才出来吓人的啊,那我们跟他看看能不能帮帮他呢?”,这是更好的一种解决方式,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学会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练习引领矛盾化解的技巧,对现实中的社会交往会有帮助。
鬼,神话都是人的投射。以上介绍的方法并不是要孩子接受世界上没有鬼,而是不戳破这一点的情况下通过形象化方式让孩子能自己感觉到想象的鬼其实跟生活很近,也用自己想象的资源去帮助自己抵抗想象的恐惧。而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孩子想出的方法会更容易相信有效。家长不用让孩子去接受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只要保持好奇心,甚至装傻充愣,陪着孩子,引导孩子,就能让孩子走出恐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孩子,我才不会要求你孝
朋友圈里有一篇叫《真爱孩子,就不要灌输孝道》的文章,被一群人狂转,有个朋友说,她因为转了这篇,和一位老友闹翻。又想到之前在别的妈妈群里,有一些生了儿子的准婆婆,说希望老了可以和儿子住在一起。我没想到我们...

家长怎样与中学生沟通会
对于一些读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生理上逐渐的变得成熟,但是在心理上却还是处于并不成熟的阶段。他们渴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的肯定,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家长在与他们进行沟通的时候会需要讲究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