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真实的自己(上)
心理工作者们常常教人,你要试着做真实的自己。关于这个道理,我是同意的。但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我才开始知道如何做才是做真实的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就是首先要知道真实的自己,然后才能做。也就是一个人首先是要跟自己有所连接的,能触摸到自己的所有,并承认它。包括自己的脆弱、坚强、优秀、开心、缺点以及其他。以前我觉得承认这些挺容易的,后来却觉得没那么简单。
有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脆弱。我有很多案主都这样,当他们遇到问题或者困难,他们的第一反应永远只有两个:寻找方案,然后解决问题;抱怨或指责他人,为什么没有做好。听起来这是个很乐观的人,实际上却不是。一个乐观的人,应该是允许自己有哀伤和脆弱的,并且不害怕自己脆弱,只是他坚信着这一切都会过去的,并相信有人会帮助他。而一个要强的人却不这样,他不允许自己有哀伤和脆弱,他只有看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他的世界里,脆弱是没有用的,装可怜是无能的表现,所以他会不允许自己有这一面。
后来我跟他们探索到深处的时候,都会发现大致这样的逻辑,他们有一个爸爸或者妈妈等重要他人,不断的在他孩童的时候就给他强化:你要自己来解决问题;我不能帮你,因为我总不能一直帮你吧;没有人是靠得住的,你只能靠你自己。这些道理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却极端化的被印到了潜意识里,即:我是不值得被帮助的,我的世界里只有自己。连爸爸妈妈这样的人都不会帮我,谁还会真正的帮我。所以他们会学会了依赖自己,强行坚强。
强迫自己坚强就是一种脆弱。这种脆弱是:我只能交换到别人的帮助,没有人会发自内心的愿意帮我。所以我的世界里是孤单的,只有一个人。脆弱对他们来说,是不被允许的,那是没有用的。
也有的人因为这样的逻辑而不敢让自己脆弱:一旦我脆弱了,就意味着我比你低了,你就可以欺负我了,或者你就不喜欢我了、抛弃我了。这样的人也在重复他早年的创伤:他的重要他人告诉他你一定要坚强,你如果哭、可怜我就不喜欢你了。所以他就学会了一种价值观:哭/可怜/脆弱是不对的,我不能那样。我一旦那样,就不被喜欢了。因此我只能选择坚强和微笑。
而现实中我们却恰恰发现,一个没有脆弱的人,人们只会需要他,而很难走进他的心。
也有的人不允许自己有愤怒。他们的世界里,愤怒会伤害别人,愤怒是没有修养的表现,愤怒是不对的、不好的。愤怒会引发冲突,而这是不可接受的。也有的人不允许表达自己的孤单,在他们的世界里,孤单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他们会拼命寻找各自刺激,参加各种活动来填补这个孤单。甚至有人不允许自己优秀,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值得优秀,不愿意相信自己的优秀。只有那个很差很挫很烂的人才是自己,那个优秀的自己被贴上“这很正常”、“这不算什么”、“这只是少数人的看法”、“这只是侥幸”的标签来排斥自己的优秀。
总有些软弱,人们不愿意接纳自己。或者缺点,或者悲伤,或者委屈,或者恐惧,或者无能。做真实的自己,就是接纳自己的所有。允许自己有所有的感受,而不是拿规条和恐惧限制它。允许自己有受伤和脆弱,而不是通过假装没有来忽视它。允许自己有缺点和不好,而不是去评判和苛求自己。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家长怎样与中学生沟通会
对于一些读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生理上逐渐的变得成熟,但是在心理上却还是处于并不成熟的阶段。他们渴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的肯定,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家长在与他们进行沟通的时候会需要讲究一个方法。...

孩子,我才不会要求你孝
朋友圈里有一篇叫《真爱孩子,就不要灌输孝道》的文章,被一群人狂转,有个朋友说,她因为转了这篇,和一位老友闹翻。又想到之前在别的妈妈群里,有一些生了儿子的准婆婆,说希望老了可以和儿子住在一起。我没想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