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是用来控制的,是用来觉察的
曾经有位妈妈问咨询师:“老师,我儿子早上磨蹭怎么办?我知道父母的身教大于言传,我不应该生气,我需要控制情绪,要不然他就学会了发脾气。但是我也有我上班的点儿呀,他这一磨蹭,我就很心烦,我控制不住呀!”
咨询师说:“情绪不是用来控制的,是用来觉察的。如果你已经生气了,不发作出来,难道要生生让自己的肝受伤?然后身教给孩子如何得肝病吗?”
没容咨询师说完,这位妈妈便反问道:“难道我可以向孩子发火,那不是就伤害他了吗?!”
咨询师缓缓解释道:“你怎么将火发出来,是你的选择。如果你意识到你能够选择发火的方式,那么你已经开始觉察了,我建议你应用这份觉察力,去看让你升起情绪的源头。”
然而情绪不是用来控制的,是用来觉察的。
1、放下对自己的谴责,将自己的情绪合理化。
通常,当别人的行为、节奏和我们自己的预期不相符时,我们会生气。这很正常。
先对自己说:“我生气很正常。”
这是对自己的倾听、共情。通常我们看到了自己情绪的来源并告诉自己可以拥有这样的情绪,我们的情绪就已经得以释放了,大多数时候就不需 要发作了。
当然如果还想发火,可以去砸枕头。也可以对孩子义正言辞地说:“妈妈现在很生气了!”孩子可以从妈妈身上习得对情绪的表达,也很好。我们都是真实的活人,谁没有生气的时候呢?
2、然后再来觉察:是什么和自己预期的行为不符了?这件事儿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呢?
哦,原来是孩子早上起床到出门这段时间的节奏太慢,和自己预期的节奏不符。影响到自己按时上班了。
带着这一份清澈的觉察,你可以谋求孩子的合作。你可以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妈妈不能把你单独留在家里,咱俩必须一起出发。而且妈妈不想迟到,妈妈需要你的配合。
还想说的是,随着孩子的长大,请尽早让孩子担当起他自己可以负的责任。当家长与孩子的责任界限明晰,你也就不会因为他的磨蹭而火冒三丈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家长怎样与中学生沟通会
对于一些读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生理上逐渐的变得成熟,但是在心理上却还是处于并不成熟的阶段。他们渴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的肯定,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家长在与他们进行沟通的时候会需要讲究一个方法。...

孩子,我才不会要求你孝
朋友圈里有一篇叫《真爱孩子,就不要灌输孝道》的文章,被一群人狂转,有个朋友说,她因为转了这篇,和一位老友闹翻。又想到之前在别的妈妈群里,有一些生了儿子的准婆婆,说希望老了可以和儿子住在一起。我没想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