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美满婚姻的秘诀:宠爱你的爱人超过孩子!
维持美满婚姻的秘诀是——宠爱你的爱人超过你的孩子(感性的宠爱自己的伴侣,相对理性的去爱孩子)!也许你和我一样有点半信半疑,但是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为了孩子牺牲老公不一定是明智的
某女,结婚10年,有个7岁的儿子,夫妻感情依然如热恋时那样甜蜜,很是惹人羡慕。身边人来讨要秘诀,她很不好意思地说:“其实也没什么经验,我们只是一直比较宠着对方,比如有时候对孩子的某些不合理要求,我可能会拒绝,但是对他,想要吃什么做什么,只要不是太过分,我一般都会答应。”
听的人有点失望,这算是经验吗——对老公比对孩子还要好?这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生活中的常识,很多人都是反着来的,对孩子比对伴侣要好得多。因为孩子小,需要照顾,需要宠爱,而伴侣都是成年人了,不必太上心。
我认识几位孩子妈妈,她们有了孩子就把老公甩在一边,白天围着孩子转,晚上陪着孩子睡,可怜的男人只能独自睡在小床上。夫妻之间想搞点文化娱乐活动还要偷偷摸摸地半夜跑到一张床上,完事之后立马跑回去。
有的孩子和妈妈的感情太好了,产生了独占心理,白天看夜里防,阻止爸爸和妈妈在一起。说通俗点这种爸爸基本等同于一个精子捐献者,既然孩子有了也就没他啥事了。
她们都觉得这挺正常的,有的妈妈甚至当经验出来讲,证明自己是多么伟大的妈妈,为了孩子甚至能够牺牲夫妻之间的“娱乐节目”。至于说男人是怎么想的,她们并不清楚,也不太在意。因为她们相信,他们应该和自己有一样的目标,明白一切都要为孩子的利益让路。如果男人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出轨了,那也是男人渣,自私,下半身动物,都不肯为了孩子忍受一点冷落。
但这样做,真的符合孩子的利益吗?如果在成长中,孩子终日看到的是一个无微不至的母亲,一个被排斥、置身事外的父亲,那么即使他能够得到物质的满足和生活的稳定,他对婚姻和情感的认知也将是残缺的,这一定会影响到他对自己婚姻的经营。他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合格的伴侣,因为他没有机会去学习和模仿。他被围困在一个狭小的情感世界中,无法懂得爱的真谛。
感性的宠爱自己的伴侣,相对理性的去爱孩子
把孩子当做自己生活唯一目标的母亲或者父亲,也很难在孩子成长后做一个开明的家长。他们从开始就没有训练过如何割舍和隔断对孩子的过度依恋,当孩子长大了,变成一个成年人这种事不知不觉到来的时候,他们也不可能做好相应的准备。孩子的独立,会带来无边的恐惧,恐惧之后是不可理喻的强势和干预。
曾经有一位网友对我讲述她婆婆对她老公的种种控制,其行为之过分让我怀疑这是一位寡母,不料她说不是,公公活得好好的,只是没有任何话语权,夫妻感情常年不好。这也是一种反证,对孩子的过度干涉来源于情感上的转移,当夫妻关系叫人失望,有人就要紧抓住孩子不放,弥补一点情感上的损失和不满。而真正关系和睦的夫妻,没有这样的情感缺口,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会更趋平和,更容易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排斥伴侣,将孩子置于伴侣的感受和利益至上,这简直是一件双输的事情。可惜中国很多夫妻,都在乐此不疲、前仆后继的扮演着这样不明智的角色。
所以开篇那位已婚女士的经验是正确的。不仅是她,如果我们剖开那些幸福婚姻,寻找幸福的逻辑,就能发现,感性的宠爱自己的伴侣,相对理性的去爱孩子,这的确是维持美满婚姻的秘诀,而且是符合婚姻中所有人利益的秘诀。
以前我们把伴侣称呼为“爱人”,没有男女之分,向人介绍自己配偶的时候都统称为,“这是我爱人”。后来觉得老土,不说了。其实这个称呼才真实代表了夫妻之间的关系:爱属于你的这个人,做一个有爱的人。每一对渴望幸福的夫妻都不应该忘了,一对本不相识的男女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走到一起的。爱是唯一的理由,也是唯一的答案,不是吗?
那么以幸福为名,让我们彼此宠爱。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孩子,我才不会要求你孝
朋友圈里有一篇叫《真爱孩子,就不要灌输孝道》的文章,被一群人狂转,有个朋友说,她因为转了这篇,和一位老友闹翻。又想到之前在别的妈妈群里,有一些生了儿子的准婆婆,说希望老了可以和儿子住在一起。我没想到我们...

家长怎样与中学生沟通会
对于一些读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生理上逐渐的变得成熟,但是在心理上却还是处于并不成熟的阶段。他们渴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的肯定,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家长在与他们进行沟通的时候会需要讲究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