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心理问题并伴有厌学心理

2016-01-13    次阅读        心乐土 > 案例 > 亲子关系 > 青少年心理 > 厌学

问:我女儿今年高二,从小学开始一直学习很优秀,上初中第一次考试考了校榜第一,以后成绩逐渐下降没考过第一,老师可能给她压力了,从初二开始特别烦躁,总是不高兴,用纸片割自己手,现在已经是高二了,已经几个月没上学了,说再也不上了,而且有些??正常,突然吃素,在网上总是看一些灵异事件或道家思想。不愿接触人,尤其跟我对抗。请问该怎么办。

心里咨询师解答:看了你对女儿情况的描述,能够感觉到您很为女儿着急,作为家长,尤其是作为母亲看到女儿的状态以及对抗自己的态度,应该是既难过又痛心。我能理解您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从您的叙述中得知,女儿从初一到高二这段时间应该是正处在青春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拢十分明显,心理矛盾非常突出,如学习问题:包括成绩、名次、家长和老师的评价;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与教师关系、与同学关系、与父母关系;情感问题:包括有时过于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好奇与向往、与同龄人感情纠葛、自我矛盾困惑。面对这些生理和心理的急速变化,孩子一时将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个时期需要教师、父母及社会给予正能量,积极引导,充分肯定,多给褒义评价。尤其需要各种力量给他们更多一些情感关注与精神关怀。有些事愿自己作主,不愿父母及老师干涉。但多数家长一般对孩子的自由管得较严,经济上限制得较多,这样就造成了孩子心中想独立但事实上又不得不依附于家庭、屈从于父母的矛盾心理。久而久之,从心理上疏远父母,或沉默不语,或时常争吵,或强势对抗,造成关系紧张。从小学步入中学后,学习压力不断加大。学习成绩下滑,促成某些孩子产生悲观失望心理,加上教师“嘲讽式”的帮助、同学的轻视、家长的埋怨和责怪,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情绪产生了。有的孩子出现逃学,旷课,不想上学等现象。在社会关系中,这个时期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也能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和压抑心理。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关爱,如果教师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丧失信心,缺乏自信。同学交往也很重要,这是一个双方相互接触的过程,不但要正确认识自我,而且还要认识和了解他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和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民主型的和睦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往往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另外,这个时期不少孩子爱幻想,富有好奇心,想了解解释一些怪异现象。  综上可知,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兴趣、愿望、自我尊重等。有客观因素、社会因素、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的反应方式大多数是消极的,这是很正常的特殊时期成长中的问题。因此,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是普遍现象,也是正常的。从现实情况看,孩子不想上学。原因可能是初一一次考试名列榜首,然后下滑,老师给过压力,孩子心中产生不良情绪反应。是否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家长对孩子成绩变化的态度、同学的看法、孩子的人际关系如何、家庭成长环境怎样、孩子性格是否追求完美、您对孩子的评价和您在孩子心中的位置、孩子的兴趣爱好等。至于您提到的孩子烦躁,不高兴,用纸片割手。这些可能是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虑情绪,说明她自己也在着急。那么,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有那些呢?排除男女孩在不同年龄段智力发展速度会有不同的影响,还有,是环境变化适应不良、人际交往不佳、学习方法不当、有否早恋干扰等,家长和老师有过此方面的沟通没有?家长和孩子有过交流吗?“已经几个月没上学了,说再也不上了。”孩子说过为什么吗?她应该知道上学的目的啊!如果不上学了,她对她自己的未来是如何规划的呢?从中我们或许能找到深层次的原因吧!至于您说孩子在网上总是看一些灵异事件或道家思想。这有可能是和这个时期的孩子爱幻想有关,她们对一些灵异事件比较好奇,对各种“非自然力”比较感兴趣。希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改变现实。您说孩子爱看道家思想的东西,这和她不爱上学,不与他人争短论长,逃避分和名次有联系吗?老子道家思想中的与世无争,这些对孩子产生了影响吗?她是否误解了道家思想中的“不言教”的意思?。至于您说的“孩子不愿接触人,尤其跟我对抗。”属于人际交往障碍。孩子跟您对抗,有青春期逆反心理因素,也可能有母女沟通不良原因,还可能有其他因素,这也很合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要尊重孩子的正确意见,如果孩子一旦疏远父母,遇到问题不敢和老师说,面对同学她们认为“不能说”,面对朋友往往是不想说,自己一时又无法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若再有外界不正常因素的影响,问题就出现了。我建议您放下家长身份,和孩子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家长主动和孩子交朋友,母亲积极和女儿交流心事。打开孩子的心扉,解开孩子心中的“结儿”,让孩子痛痛快快地说出心理的委屈和不悦,把不良情绪宣泄出去,找回自信,阳光起来。面对现实,正确认识成绩和名次的含义,有自然数存在,就有一、二、三……为什么第一的就应该总是我们呢!除了我们以外,就不允许别人第一、优秀了吗?不第一就不是好学生了吗?只要我们努力了、尽心了,对待应得的结果就应该带着满足感欣然笑纳。愿您和孩子交流顺畅,变对抗为友好,变母女为朋友,带着孩子共同走出这个成长中的困难期。

标签:


Copyright © 2015 心乐土(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6142号-2粤ICP备18087486号-1